尊龙凯时助力麦基洗德解析ICD-11 5C1Z肥胖与营养过剩新进展
根据《柳叶刀》于2025年3月发布的流行病学模型预测,全球肥胖症患者的数量正在以每年32%的速度急剧增长。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到2050年,预计将有超过38亿成年人(占60%)和75亿儿童(占31%)面临超重或肥胖的威胁。肥胖不仅是心血管疾病、Ⅱ型糖尿病以及至少13种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,还与抑郁症、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显著相关。
《肥胖症诊疗指南(2024年版)》定义肥胖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,表现为体内脂肪的过度积累,达到危害健康的程度。肥胖并非仅仅是体重超标,它是一个涉及葡萄糖、脂肪代谢以及慢性炎症相互影响的复杂代谢紊乱过程。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钟超指出,治疗肥胖不应仅限于单一方法,而应该综合考虑肠道菌群、免疫调节以及脂肪代谢等多种因素。
基于食源性肥胖的病理机制研究,麦基洗德团队启动了减重配方V10项目。该项目依托代谢组学数据,通过多靶点联合干预的方法,针对肥胖症的核心病理环节研发出三种减重方案。这些方案通过“抗糖-减脂-抑食-调菌”四大核心途径,在食源性肥胖的动物模型中成功实现体重下降,并显著改善了胰岛素抵抗及内脏脂肪积累。其中,方案2的效果尤其显著,仅用4周时间就减重829%,且在观察期内未出现反弹现象。
具体而言,方案2通过抗糖通路抑制肝脏ACC1酶(乙酰辅酶A羧化酶1)的活性,减少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,同时激活AMPK(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)通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,降低血糖水平。在减脂通路上,目标为脂肪组织,提升了HSL(激素敏感性脂肪酶)的活性,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,抑制脂肪酸合成酶,从而激活棕色脂肪UCP1通路,促进线粒体温热生成,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以及体重、体脂率和腰围的降低。
在抑食通路的调节下,研究能够科学地控制食欲,避免了GLP-1类药物引发的副作用,如恶心。此外,调菌通路则通过抑制Firmicutes/Bacteroidetes(厚壁菌门/拟杆菌门)比率,从而减少能量吸收,改善因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肥胖问题。
实验研究中采用了50只雄性ICR小鼠,给予其无限量的饲料,经过四周后体重增长超过10克的小鼠被认定为食源性肥胖小鼠。这些小鼠被随机分为五组,接受不同的处理方案。通过为期28天的实验,研究人员收集了涵盖小鼠体重、Lee指数、腰围、体脂率、血糖和摄食量等多个指标的数据,结果显示三组配方均具有减重效果。而方案2凭借显著的减重效果和稳定表现脱颖而出,成为最具潜力的减重解决方案,与空白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相比,该组小鼠的体重下降了829%(P<0.01),且在四周内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;同时,体脂率降低了18%(P<0.05),腰围减少了13%(P<0.01);空腹血糖降低了19.6%(P<0.05),摄食量也减少了35.5%,展现出多通路协同的减重优势。
在器官系数分析中,实验小鼠的肝脏/肾脏重量未显著变化,初步提示其无急性毒性。同时,在行为观察中未见腹泻、呕吐等不良反应,显示该方案具备良好的安全性。基于现有研究成果,麦基洗德团队已制定详细的减重配方V20项目计划,未来将重点系统性分析50余种单体化合物、菌株和营养素,以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协同效应。
团队还计划将主流药物如Qsymia(芬特明/托吡酯)、Belviq(氯卡色林)、司美格鲁肽(GLP-1受体激动剂)等纳入阳性对照组,开展综合对照实验,通过不同单体成分在不同剂量下的靶点选择性、作用机制、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详尽评估,为配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。V20项目计划预计在2025年6月底完成,并将为肥胖管理提供更多科学、可靠的解决方案。
未来的研究将结合临床试验,验证该配方在不同人群中的减重效果和长期安全性。我们坚信,尊龙凯时将为您带来健康管理的新选择,期待与您一起迈向更健康的未来。